3月12日,南阳医专健康管理系(传统医药“非遗”学院)联合校团委,带领非遗文化传承师生志愿者前往方城县广阳镇高沟小学,开展了一场融非遗传承、文化体验与思政教育于一体的学雷锋特色志愿活动。健康管理系(传统医药“非遗”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张莹莹、非遗传承人王玉林、团总支书记李阳阳及师生志愿者,以“四高四争先 青年勇担当”为主题,通过“理论+实践”“传承+创新”的模式,为高沟小学师生送去一场非遗文化的盛宴,同时将非遗传承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打造了一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


在教室内,国家级非遗项目张氏经络收放疗法传承人王玉林老师以"非遗技艺进课堂,文化自信润心田"为主题,为四五年级学生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课。王老师带领学生们认识了百会穴、风池穴、迎香穴以及眼保健操所需的关键穴位,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互动教学,孩子们很快掌握了这些穴位的位置和功效。"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轻轻按摩可以提神醒脑;风池穴在颈部,缓解头痛很有效......"王老师一边示范,一边指导学生们互相寻找穴位,课堂气氛热烈而有序。
此外,王老师还通过"认草药、识穴位、学手法"的系列教学,向学生们展示了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他详细讲解了常见中药材的功效,并现场演示了张氏经络收放疗法的基本手法,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非遗技艺的精妙。王老师还分享了张氏经络收放疗法的百年传承故事,讲述了非遗传承人如何在艰难岁月中坚守技艺、服务百姓,激励学生们从小树立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
操场上的非遗体验区人头攒动,师生们有序体验着特色项目。艾灸组的志愿者们手持艾条,为长期伏案的师生们舒缓肩颈疲劳;咨询台前,针对学生挑食、失眠等问题,志愿者们开出“小米山药粥”“涌泉穴按摩”等个性化处方。五年级教师张老师体验完推拿服务后感慨:“这些大学生手法专业,还教会我们利用课间做护眼操,真是把健康送到了心坎上。”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伴随着悠扬乐声,200余名师生在健康管理系(传统医药“非遗”学院)志愿者带领下整齐演练八段锦,传统养生功法与现代广播操的融合创新,让校园化作传承中华文化的生动课堂。志愿者们一边示范动作,一边讲解八段锦的历史渊源和养生功效,将非遗文化融入日常锻炼,让师生们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活动尾声,志愿者们送上特别设计的文化礼包,将非遗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