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望花南街46号,矗立着一座布满弹痕与骷髅的残历碑,将时间定格在1931年9月18日,提醒着人们永记这段屈辱的历史。这里就是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坐落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地、原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附近,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也是国内外迄今为止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历史的博物馆。
步入博物馆宽敞的大厅,观众首先会看到一段在宽大墙壁上播放的全景视频,一幅幅老照片真实再现了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人民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的历程,辽宁沈阳由此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也同时拉开。
博物馆内共设有7个展厅,展览照片800余张,实物300余件,文献、档案资料100件,大小型场景19组。多年来,博物馆通过收集、捐赠、移交、调拨等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征集抗战时期相关文物史料,目前馆藏文物藏品超过4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4件,三级以上文物藏品407件(套),内容涉及与九一八事变及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关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生动再现了东北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终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历史画卷。
九君子与“TRUTH”蓝色布包
在展厅里,一组9人雕像格外引人注目,他们神态笃定、大义凛然,或着长衫,或着西装,他们就是冒死搜集日本侵华罪证递交国联的9人爱国小组、人称沈阳“九君子”的银行家巩天民、邵信普,医学教授刘仲明、毕天民、张查理、李宝实、于光元、刘仲宜,教育家张韵泠。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南京国民政府希望国际联盟组织出面干涉,制止日本的侵略。1931年12月,国联最终决定派出李顿为团长的国联调查团实地调查。获知这个消息后,9人爱国小组冒着生命危险、想尽各种办法搜集日本侵华证据。
他们通过机要部门的爱国人士,将日军给伪省政府的命令偷偷带出来拍照,还趁着夜色偷揭布告,密拍机要军事照片等等。最终在40天内,把关东军的各种命令、布告、新闻报道、当事人的目击证言以及大量的图片等整理成册。材料的内容大致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各种证据汇编;第二部分是各项证据的详细说明。为了便于外国人阅读,刘仲明、张查理和巩天民将材料译成英文,装订成册,装入绣着“TRUTH”(真相)字样的蓝色布包。小组成员签上了真名实姓,怕正本被日伪抄查去,又弄了一个副本深埋在地下。
1932年4月,国联调查团到达奉天(今沈阳),住在大和旅馆(现辽宁宾馆)。宾馆里布满了关东军的特务,民众很难接近国联调查团。九君子辗转相托,最后通过英国领事馆的领事把材料交给李顿。10月,《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公布。报告书最终认定九一八事变是日本的侵略行径,“满洲国”的建立,绝非出自东北人民的意愿。
不久,日本以抗议为由退出国联,并开展报复行动,大肆搜捕知识分子,九君子中除张韵泠外全部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酷刑,他们始终咬紧牙关,没有向侵略者妥协低头。迫于九君子的社会威望,又实在查无凭据,最后,日军只好将他们释放。
数十年过去了,埋在张查理家丁香树下的“TRUTH”资料的副本已经腐烂。而送交给国联的这份资料是否保留,则一直是未解之谜。为了还原这段历史,搜集证据的几位爱国志士及其后代,一直没有放弃寻找这份史料的去向。
2008年,巩天民的后人发现,这份珍贵的史料一直完好地保存在瑞士日内瓦湖畔的联合国日内瓦图书馆。很快,他们专程去拍照、录影、复制,终于把这份沉甸甸的影印资料带回祖国,让它有机会继续向世人讲述九一八事变所开启的中国之痛。
2010年,红色银行家巩天民之子巩国贤老人将这个绣着“TRUTH”字样沉甸甸的蓝色布袋,郑重地交到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工作人员手中。布袋里面,就是1932年九君子冒死搜集递交给国联调查团的日本侵华铁证复印件。如今观众在展厅里就能看到这份史料的复制品。
一台老式相机拍下侵华铁证
展馆中陈列着一台老式相机,虽然已经残旧,却有着一段极不寻常的经历——九君子就是用它拍摄了一张张日本侵华的铁证。
当时在日伪严密布防的沈阳,处处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9人小组每次取证都是惊心动魄、险象环生,最危险的一次当属拍摄关东军司令部门口的布告。司令部门口日夜都有哨兵严密把守,只能到对面商铺的房顶上才有可能拍到。毕天民承担了这次极为危险的任务。在夜色的掩护下,他悄悄爬上了房顶,一直潜伏到太阳升起光线充足。担心快门声被哨兵听到,他没有贸然行动。此时,一辆汽车恰巧经过司令部门口,借助汽车发动机的噪声,毕天民迅速按下快门。照片终于拍摄成功了,此时他才发现,因为数小时的潜伏,自己的双腿早已发麻。